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体系重构——基于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民离开土地是其必然的选择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城郊大量的失地农民,这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在征地过

一、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民离开土地是其必然的选择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城郊大量的失地农民,这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制度等结构性原因,失地农民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其自身利益无法得到维护。〔1〕二十一世纪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任务之一是必须加速城市化率的增长,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从现在的状况完全“倒转”过来,即从3∶7转换为7∶3。这就意味着在2050年之前,每年要有一千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如此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对被征地农民造成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农村社区生活模式的改变、自我身份的认同、行为习惯上的改变等多方面。农民离开土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农民市民化概念的界定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加快农民市民化,不仅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3〕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农民失去土地后向城市居民逐步转变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中间层,也正是其身份的特殊性,造成了身份界定上的模糊、参照法律法规上的困难,失地农民身份该如何有效界定,成为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 (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若干关键性因素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独立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制度,正是由于失地农民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始终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渠道问题;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应该如何搭建;③当代社会保障供给主体趋于多元化,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由政府、企业、个人三者负担,但是在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供给主体时,除了政府、个人的力量外,谁能成为第三元的力量? 上述关键点涵盖了社会保障的资金、内容、供给主体三个方面,正是这些问题解决上的困难,阻碍着农民市民化的实现。如何有效的解决,成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与转换的重要保证。 二、闵行区九星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一)闵行区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立的历程 闵行区九星村位于上海市的城乡结合部,在建立九星市场之前,九星村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当时的闵行县而言属于比较差的,同时村里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社会保障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但是,随着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九星市场的逐步建立,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失地农民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要求,社会保障逐步被失地农民所认识与了解。可以说,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同步建立的。它并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是在出现大批失地农民后的补救性政策。九星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立的过程,是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发展的一个缩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土地换现金”阶段,社会保障意识淡薄 自从1985年起,九星村就开始了征地工作,对于失地农民的补偿主要采取的还是现金形式,以户为单位一户补偿十二万元人民币,在当时万元户都很难见到,能一次补偿十二万元的现金,对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而言是十分可观的收入,所以当时失地农民还是很愿意接受这个方案的。在这个阶段,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一片空白。 2.“土地换就业”、“房屋补偿”阶段,社会保障初见端倪 进入90年代,随着九星村征地现象的增多,农民开始考虑征地后的保障问题,他们不仅关心现金的补偿,同时开始重视自己今后的住所、就业等问题。这一阶段,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自己被征用的土地也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是以货币形式“出卖”土地,开始关注征地补偿机制对于自己今后生活保障的可持续性,此时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需求。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化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征地运动开始全面铺开,农民对于土地的征用有了新的考虑,以往传统的补偿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此时则需要制定制度才能保证征地工作的有序推进,随着国家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陆续推出,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沪府发〔2003〕65号文件)和《上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沪府发〔2003〕66号文件)等文件,建立了针对于失地农民的“25+X”社会保障模式,也就在同一时期闵行区失地农民参加小城镇保险的人数得到急剧的增长。 表1 闵行区小城镇保险参保情况统计(2005-2008) (单位:人)2005 2006 2007 2008参保单位人数年份人数2008 2582 2207 4000缴费职工人数766 3545 7940 当年享受保险人数 *数据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信息统计网http:// /mhtj/tjnj/2008nj/ 九星村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失地农民有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如城保、小城镇保险、农保等,以多种保障政策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失地农民保障要求。 (二)九星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新阶段 在上海市出台小城镇保险政策的同一时期,九星村所创建的九星市场也开始初具规模,集体经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九星村的社会保障变得更为多元化。 1.对于失地农民所采用的“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供给模式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三大块,政府在社会保障的供给上是全方位的,三者都会有所涵盖,但是由于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扩大,政府在资金上、人力上、执行上都出现了滞后,此时集体经济开始承担起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供给的责任,对于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实现了社会保障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图1 “政府+集体经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 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方面也会有所供给,但是国家更重要的还是在社会保险方面实现统筹,九星村的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实质是对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不足进行补充。并且这种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在于虽然国家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有着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农民只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水平较难提高,集体经济所提供的社会福利,就是在建立“政府+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双重保障供给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福利内容的多样化 九星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之间相互配合,针对失地农民制定了多项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失地农民不仅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社会保障,同时还能享受到村级层面的社会福利。 教育支持。制定了《九星村成材青年学生奖励实施办法》,《办法》对于学生的奖励分为三挡:对于就读专科的学生奖励每年三千元;对于就读本科的学生奖励每年五千元;对于就读研究生的学生奖励每年一万元。覆盖对象不仅是对大学阶段,同时还有针对初中、高中的一次性奖励。《办法》调动了村民子女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学习起到了支持与保障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九星村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态度,对于村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养老保障。制定有《退休人员补贴实施办法》:60-69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六百元;70-79岁,每人每月补贴八百元;80岁以上,每人每月补贴一千元。在村内老人享受国家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实现了农民的“老有所养”。 关注儿童的成长。制定《儿童节慰问金实施办法》,每年儿童节发放儿童的慰问金每人五百元。不仅对于老人有所关心,还且对于年幼的儿童也有所关怀,在社会福利供给的对象上呈现出广覆盖特征。 吸纳失地农民为市场工作人员,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自从九星村征地开始至2002年,九星市场总共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人数为1903人,保证了失地农民日常生活的收入来源。 其他多形式的社会福利。主要覆盖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如由于“农改居”,农民的住宅物业费增加,九星每年为每户居民提供二千元的物业补贴,同时,还补贴每户居民每年一百五拾元的有线电视费用;每年夏天还提供每人每月二百元的高温费用;对于村民丧葬,给予二千元的丧葬费;村内的大病救助政策;同时还有包括其他各类不定期不定形式的福利。 综观上述社会福利,从内容上更贴近村民的日常生活;从形式上体现了货币、实物、服务[4]三种不同供给形式,九星村的社会福利依靠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覆盖了村民的大部分社会福利需求。 表2 九星村社会福利的形式与内容九星村社会福利的供给形式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服务形式1、物业补贴费2、有线电视补贴费3、退休村民生活补贴4、村民退休金补贴5、牛奶费补贴6、各类节日的过节费7、夏季高温费8、对于大学生的奖励补助政策1、各类生活用品的发放2、逢年过节对于村民的节日礼品发放(端午、重阳、春节、国庆等) 3、各类食品、水果的发放1、对于老年人一年多次的旅游安排2、村里慈善食堂的设置3、对于村里困难户、军属、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各类形式的慰问与帮助 3.失地农民出让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路径分析 图2 九星村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的行动路径 从以上路径可以看到,失地农民获取保障的途径是出让土地,九星村的土地补偿模式还是以“土地换保障”为主;从社会保障供给主体来分析,九星村失地农民获得了两个层面的社会保障,首先,是政府的社会统筹层面,政府所提供的保障是全方位、多形式的保障,包括了社会保障构成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大块。其次,是村级层面。失地农民获得了社会福利方面的保障;从不同保障主体的供给能力上来分析,村级层面无法实现社会保险方面统筹,但是国家则有能力弥补统筹能力上的不足,同时国家也存在着社会福利供给覆盖面小、内容单一、供给水平低下等问题,村级层面则能更贴近于农民的现实需求,以此弥补政府在社会福利供给上的不足。所以“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模式,是一种互补的保障模式,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 农民出让土地是多赢局面形成的基础。从图中可以看到,土地的出让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村委收入也得到了增加,为强化村委会的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有利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最根本的还是失地农民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即享受到国家和村级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同时他们也能从集体经济中获得额外的红利收益,土地所换取的不仅是社会保障,而是“股权收益+社会保障”的双重收益。 从九星村社会福利的供给流程来看,集体经济是福利资金的提供者,具体的执行还是由村委来承担,这既保证了社会福利资金的充足性,又没有削弱村委管理职能的实现,避免了村委职能虚化情况的发生。 4.九星村集体经济与失地农民社会福利的同步发展 自从九星市场建立以来,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建材批发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九星公司(九星市场)的收入、利润与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支出做了一个统计,具体如下表: 表3 九星公司收入、利润、社会福利支绌出表(单位:元)*数据来源:闵行区九星村村委村志办公室收入总额利润总额社会福利支出2000年 .6 2005年 .3 2006年 .8 2007年 .1总 计 .8 基于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与福利供给之间相关性,以此来论证集体经济同时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是否会有冲突。选取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与社会福利支出两组数据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s**.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收入总额社会福利支出Pearson Correlation 1 .982**收入总额Sig.(2-tailed) .003 N 5 5 Pearson Correlation .982**1社会福利支出Sig.(2-tailed) .003 N 5 5 Correlations*.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收入总额社会福利支出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收入总额Sig.(2-tailed) . . Kendall’s tau—b社会福利支出N 5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1.000 Sig.(2-tailed) . . N 5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收入总额Sig.(2-tailed) . . Spearman’s rho社会福利支出N 5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1.000 Sig.(2-tailed) . . N 5 5 Pearson系数判定为0.982(a=0.01双尾检验),同时Sig.0.03<a=0.05(显著水平)表示收入总额与福利支出相关性很强,Kendall、Spearman相关系数也呈现出了强相关特征。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作为九星市场每年的收入、利润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从失地农民社会福利的支出来看,也同样得到了较大的增长,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得出收入总额与福利支出之间存在着正向强相关,这意味着集体经济在寻求发展,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依然能兼顾失地农民的利益,没有减少对于这部分群体的关注,也说明集体经济并没有因为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而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这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由此说明建立与发展集体经济,保证村级社会福利资金来源,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平衡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两者利益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 三、经验启示 (一)“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供给模式,提供多重保障,迎合失地农民的根本保障需求随着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各地也建立起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但是各个地区因受着经济、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的套用和借鉴。因此,需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法规。九星村的“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模式是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国家对于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明确了失地农民的现实需求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其本身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起初也只停留在现金上的补偿,随后逐步转变到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这种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是对当前政府社会保障供给的一种补充。社会保障有三个不同的层级,即最低保障、基本保障、补充保障,〔5〕为了最终实现补充保障的目标,故而引入了集体经济,福利主体逐步走向多元的支撑,作为市场力量代表的营利部门成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在经费资助上提供了支持。〔6〕这种政府、集体经济双重保障的模式,体现了不同社会保障供给主体的优势,即政府在社会保险上的统筹优势,集体经济则更能满足失地农民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现实需求,政府统筹整体,集体经济补充部分,双重保障机制的建立,确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运行。 (二)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民市民化的推动器,是失地农民获取村级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保障 目前,对于失地农民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特殊安排,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城乡的一体化,而不是碎片化的存在。农民离开土地之后,造成了生活保障上的缺失、就业上的困难、资金的缺乏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他们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体来保障他们生活、工作的继续,这个主体需要能够提供资金、福利、就业等多方面的资源,面对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国家很难直接承担起这个主体责任,此时发展与壮大集体经济则成为了失地农民寻求新的责任主体的必然选择。 集体经济社会福利供给具有多种方式,它既可以直接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福利,同时也可以通过村委间接的提供各类社会福利。发展集体经济最根本的理由还在于,它是村级社会福利供给重要的资源保证。集体经济所能提供的资源不仅仅体现在失地农民社会福利的资金,还包括长期积累的社会资本资源等多形式的资源,这种资源的获得与运用,不仅能充分保障“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模式的维系,同时还能帮助失地农民应对失地后在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积蓄更多的资源,建立起新的身份认同,为失地农民走出困境,实现市民化身份的转变提供支持。 (三)村级集体经济社会福利供给,有利于增强失地农民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于失地农民的冲击不仅仅是生活保障、就业、养老等问题上,还体现在由于身份的改变而造成的生活习惯、方式上的改变。传统“熟人”社会的结构被打破,失地农民分散开来变成了居民,呈现出了“原子化”的特征,使得原本凝集力较强的传统社区,随着交往的减少,凝聚力逐步被削弱。 传统农村社区建立在地缘、血缘的基础上,现今地缘的基础被打破,那么必然需要有一种替代的新基础来保证社区凝集力的维系。失地农民离开土地后,社会活动能力有所下降,随之造成了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单靠个人、家庭的力量是很难应对的,此时原社区中的成员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依靠,这种依靠的实现,取决于社区凝聚力的强弱,发展集体经济则有利于这种凝聚力的强化,集体经济所能提供的社会福利功能则成为了原社区得以维系的新基础。集体经济不仅能够直接提供社会福利,同时还起到了强化社区凝聚力的作用,间接地促进了失地农民间的互助,这是失地农民实现自我保障的基本形式。 四、结 语 面对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上加以支持,同时还需要失地农民依靠自身力量来共同解决,传统的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承担兜底责任的观念应当有所改变。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模式与体系的重构,凸显出现阶段发展集体经济来弥补政府保障不足的必要性、可行性,“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供给模式,更是为保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持续提供了思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借助于发展集体经济来补充社会保障不足的方法,是当前时期下暂时的制度安排,旨在为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解决好农民市民化的社会保障问题,关键还在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间的衔接,要处理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实现。 一、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农民离开土地是其必然的选择 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与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城郊大量的失地农民,这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群体。在征地过程中,由于制度等结构性原因,失地农民往往成为弱势群体,其自身利益无法得到维护。〔1〕二十一世纪我国推进现代化的任务之一是必须加速城市化率的增长,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从现在的状况完全“倒转”过来,即从3∶7转换为7∶3。这就意味着在2050年之前,每年要有一千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2〕如此快速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对被征地农民造成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农村社区生活模式的改变、自我身份的认同、行为习惯上的改变等多方面。农民离开土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二)农民市民化概念的界定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是现代社会结构变化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所谓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加快农民市民化,不仅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3〕农民市民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农民失去土地后向城市居民逐步转变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是介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中间层,也正是其身份的特殊性,造成了身份界定上的模糊、参照法律法规上的困难,失地农民身份该如何有效界定,成为了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 (三)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若干关键性因素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独立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制度,正是由于失地农民身份的特殊性,使得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始终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关键点: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和渠道问题;②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应该如何搭建;③当代社会保障供给主体趋于多元化,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由政府、企业、个人三者负担,但是在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供给主体时,除了政府、个人的力量外,谁能成为第三元的力量? 上述关键点涵盖了社会保障的资金、内容、供给主体三个方面,正是这些问题解决上的困难,阻碍着农民市民化的实现。如何有效的解决,成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与转换的重要保证。 二、闵行区九星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证分析 (一)闵行区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立的历程 闵行区九星村位于上海市的城乡结合部,在建立九星市场之前,九星村主要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当时的闵行县而言属于比较差的,同时村里还背负着巨额的债务,社会保障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但是,随着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九星市场的逐步建立,集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壮大、失地农民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新的要求,社会保障逐步被失地农民所认识与了解。可以说,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制度安排,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同步建立的。它并不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是在出现大批失地农民后的补救性政策。九星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建立的过程,是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发展的一个缩影。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土地换现金”阶段,社会保障意识淡薄 自从1985年起,九星村就开始了征地工作,对于失地农民的补偿主要采取的还是现金形式,以户为单位一户补偿十二万元人民币,在当时万元户都很难见到,能一次补偿十二万元的现金,对于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而言是十分可观的收入,所以当时失地农民还是很愿意接受这个方案的。在这个阶段,我国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一片空白。 2.“土地换就业”、“房屋补偿”阶段,社会保障初见端倪 进入90年代,随着九星村征地现象的增多,农民开始考虑征地后的保障问题,他们不仅关心现金的补偿,同时开始重视自己今后的住所、就业等问题。这一阶段,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自己被征用的土地也有了新的定义,不再是以货币形式“出卖”土地,开始关注征地补偿机制对于自己今后生活保障的可持续性,此时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需求。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化阶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的征地运动开始全面铺开,农民对于土地的征用有了新的考虑,以往传统的补偿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此时则需要制定制度才能保证征地工作的有序推进,随着国家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陆续推出,上海也出台了《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沪府发〔2003〕65号文件)和《上海市被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农业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沪府发〔2003〕66号文件)等文件,建立了针对于失地农民的“25+X”社会保障模式,也就在同一时期闵行区失地农民参加小城镇保险的人数得到急剧的增长。 表1 闵行区小城镇保险参保情况统计(2005-2008) (单位:人)2005 2006 2007 2008参保单位人数年份人数2008 2582 2207 4000缴费职工人数766 3545 7940 当年享受保险人数 *数据来源:上海市闵行区信息统计网http:// /mhtj/tjnj/2008nj/ 九星村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失地农民有了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如城保、小城镇保险、农保等,以多种保障政策来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失地农民保障要求。 (二)九星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新阶段 在上海市出台小城镇保险政策的同一时期,九星村所创建的九星市场也开始初具规模,集体经济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九星村的社会保障变得更为多元化。 1.对于失地农民所采用的“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供给模式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三大块,政府在社会保障的供给上是全方位的,三者都会有所涵盖,但是由于失地农民的数量迅速扩大,政府在资金上、人力上、执行上都出现了滞后,此时集体经济开始承担起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供给的责任,对于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不足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实现了社会保障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图1 “政府+集体经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 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都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虽然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方面也会有所供给,但是国家更重要的还是在社会保险方面实现统筹,九星村的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政策,实质是对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不足进行补充。并且这种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在于虽然国家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有着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农民只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生活水平较难提高,集体经济所提供的社会福利,就是在建立“政府+集体经济”基础上的双重保障供给模式,旨在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2.社会福利内容的多样化 九星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之间相互配合,针对失地农民制定了多项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失地农民不仅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社会保障,同时还能享受到村级层面的社会福利。 教育支持。制定了《九星村成材青年学生奖励实施办法》,《办法》对于学生的奖励分为三挡:对于就读专科的学生奖励每年三千元;对于就读本科的学生奖励每年五千元;对于就读研究生的学生奖励每年一万元。覆盖对象不仅是对大学阶段,同时还有针对初中、高中的一次性奖励。《办法》调动了村民子女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学习起到了支持与保障作用,从中也可以看出九星村重视教育、注重人才的态度,对于村民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养老保障。制定有《退休人员补贴实施办法》:60-69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六百元;70-79岁,每人每月补贴八百元;80岁以上,每人每月补贴一千元。在村内老人享受国家基本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实现了农民的“老有所养”。 关注儿童的成长。制定《儿童节慰问金实施办法》,每年儿童节发放儿童的慰问金每人五百元。不仅对于老人有所关心,还且对于年幼的儿童也有所关怀,在社会福利供给的对象上呈现出广覆盖特征。 吸纳失地农民为市场工作人员,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自从九星村征地开始至2002年,九星市场总共安置失地农民就业人数为1903人,保证了失地农民日常生活的收入来源。 其他多形式的社会福利。主要覆盖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如由于“农改居”,农民的住宅物业费增加,九星每年为每户居民提供二千元的物业补贴,同时,还补贴每户居民每年一百五拾元的有线电视费用;每年夏天还提供每人每月二百元的高温费用;对于村民丧葬,给予二千元的丧葬费;村内的大病救助政策;同时还有包括其他各类不定期不定形式的福利。 综观上述社会福利,从内容上更贴近村民的日常生活;从形式上体现了货币、实物、服务[4]三种不同供给形式,九星村的社会福利依靠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覆盖了村民的大部分社会福利需求。 表2 九星村社会福利的形式与内容九星村社会福利的供给形式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服务形式1、物业补贴费2、有线电视补贴费3、退休村民生活补贴4、村民退休金补贴5、牛奶费补贴6、各类节日的过节费7、夏季高温费8、对于大学生的奖励补助政策1、各类生活用品的发放2、逢年过节对于村民的节日礼品发放(端午、重阳、春节、国庆等) 3、各类食品、水果的发放1、对于老年人一年多次的旅游安排2、村里慈善食堂的设置3、对于村里困难户、军属、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各类形式的慰问与帮助 3.失地农民出让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路径分析 图2 九星村失地农民“土地换保障”的行动路径 从以上路径可以看到,失地农民获取保障的途径是出让土地,九星村的土地补偿模式还是以“土地换保障”为主;从社会保障供给主体来分析,九星村失地农民获得了两个层面的社会保障,首先,是政府的社会统筹层面,政府所提供的保障是全方位、多形式的保障,包括了社会保障构成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三大块。其次,是村级层面。失地农民获得了社会福利方面的保障;从不同保障主体的供给能力上来分析,村级层面无法实现社会保险方面统筹,但是国家则有能力弥补统筹能力上的不足,同时国家也存在着社会福利供给覆盖面小、内容单一、供给水平低下等问题,村级层面则能更贴近于农民的现实需求,以此弥补政府在社会福利供给上的不足。所以“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模式,是一种互补的保障模式,是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 农民出让土地是多赢局面形成的基础。从图中可以看到,土地的出让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村委收入也得到了增加,为强化村委会的管理功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有利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最根本的还是失地农民能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即享受到国家和村级不同层面、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同时他们也能从集体经济中获得额外的红利收益,土地所换取的不仅是社会保障,而是“股权收益+社会保障”的双重收益。 从九星村社会福利的供给流程来看,集体经济是福利资金的提供者,具体的执行还是由村委来承担,这既保证了社会福利资金的充足性,又没有削弱村委管理职能的实现,避免了村委职能虚化情况的发生。 4.九星村集体经济与失地农民社会福利的同步发展 自从九星市场建立以来,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建材批发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关九星公司(九星市场)的收入、利润与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福利支出做了一个统计,具体如下表: 表3 九星公司收入、利润、社会福利支绌出表(单位:元)*数据来源:闵行区九星村村委村志办公室收入总额利润总额社会福利支出2000年 .6 2005年 .3 2006年 .8 2007年 .1总 计 .8 基于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分析集体经济的发展与福利供给之间相关性,以此来论证集体经济同时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是否会有冲突。选取集体经济收入总额与社会福利支出两组数据利用SPSS进行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s**.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收入总额社会福利支出Pearson Correlation 1 .982**收入总额Sig.(2-tailed) .003 N 5 5 Pearson Correlation .982**1社会福利支出Sig.(2-tailed) .003 N 5 5 Correlations*.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收入总额社会福利支出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收入总额Sig.(2-tailed) . . Kendall’s tau—b社会福利支出N 5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1.000 Sig.(2-tailed) . . N 5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 1.000**收入总额Sig.(2-tailed) . . Spearman’s rho社会福利支出N 5 5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1.000**1.000 Sig.(2-tailed) . . N 5 5 Pearson系数判定为0.982(a=0.01双尾检验),同时Sig.0.03<a=0.05(显著水平)表示收入总额与福利支出相关性很强,Kendall、Spearman相关系数也呈现出了强相关特征。从分析中可以看到,作为九星市场每年的收入、利润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从失地农民社会福利的支出来看,也同样得到了较大的增长,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得出收入总额与福利支出之间存在着正向强相关,这意味着集体经济在寻求发展,追求企业利润的同时,依然能兼顾失地农民的利益,没有减少对于这部分群体的关注,也说明集体经济并没有因为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而影响其自身的发展,这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与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由此说明建立与发展集体经济,保证村级社会福利资金来源,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平衡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两者利益时,不存在根本上的矛盾。 三、经验启示 (一)“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供给模式,提供多重保障,迎合失地农民的根本保障需求随着对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各地也建立起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社会保障模式,但是各个地区因受着经济、文化、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很难实现不同地区不同模式间的套用和借鉴。因此,需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关的制度与法规。九星村的“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模式是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国家对于集体经济的相关政策,明确了失地农民的现实需求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其本身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起初也只停留在现金上的补偿,随后逐步转变到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这种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局面,是对当前政府社会保障供给的一种补充。社会保障有三个不同的层级,即最低保障、基本保障、补充保障,〔5〕为了最终实现补充保障的目标,故而引入了集体经济,福利主体逐步走向多元的支撑,作为市场力量代表的营利部门成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在经费资助上提供了支持。〔6〕这种政府、集体经济双重保障的模式,体现了不同社会保障供给主体的优势,即政府在社会保险上的统筹优势,集体经济则更能满足失地农民在社会福利方面的现实需求,政府统筹整体,集体经济补充部分,双重保障机制的建立,确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运行。 (二)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民市民化的推动器,是失地农民获取村级社会福利供给的重要保障 目前,对于失地农民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是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特殊安排,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城乡的一体化,而不是碎片化的存在。农民离开土地之后,造成了生活保障上的缺失、就业上的困难、资金的缺乏等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他们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体来保障他们生活、工作的继续,这个主体需要能够提供资金、福利、就业等多方面的资源,面对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国家很难直接承担起这个主体责任,此时发展与壮大集体经济则成为了失地农民寻求新的责任主体的必然选择。 集体经济社会福利供给具有多种方式,它既可以直接为失地农民提供社会福利,同时也可以通过村委间接的提供各类社会福利。发展集体经济最根本的理由还在于,它是村级社会福利供给重要的资源保证。集体经济所能提供的资源不仅仅体现在失地农民社会福利的资金,还包括长期积累的社会资本资源等多形式的资源,这种资源的获得与运用,不仅能充分保障“政府+集体经济”社会保障模式的维系,同时还能帮助失地农民应对失地后在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困难,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积蓄更多的资源,建立起新的身份认同,为失地农民走出困境,实现市民化身份的转变提供支持。 (三)村级集体经济社会福利供给,有利于增强失地农民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对于失地农民的冲击不仅仅是生活保障、就业、养老等问题上,还体现在由于身份的改变而造成的生活习惯、方式上的改变。传统“熟人”社会的结构被打破,失地农民分散开来变成了居民,呈现出了“原子化”的特征,使得原本凝集力较强的传统社区,随着交往的减少,凝聚力逐步被削弱。 传统农村社区建立在地缘、血缘的基础上,现今地缘的基础被打破,那么必然需要有一种替代的新基础来保证社区凝集力的维系。失地农民离开土地后,社会活动能力有所下降,随之造成了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单靠个人、家庭的力量是很难应对的,此时原社区中的成员则成为了他们的主要依靠,这种依靠的实现,取决于社区凝聚力的强弱,发展集体经济则有利于这种凝聚力的强化,集体经济所能提供的社会福利功能则成为了原社区得以维系的新基础。集体经济不仅能够直接提供社会福利,同时还起到了强化社区凝聚力的作用,间接地促进了失地农民间的互助,这是失地农民实现自我保障的基本形式。 四、结 语 面对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上加以支持,同时还需要失地农民依靠自身力量来共同解决,传统的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承担兜底责任的观念应当有所改变。九星村对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模式与体系的重构,凸显出现阶段发展集体经济来弥补政府保障不足的必要性、可行性,“政府+集体经济”的社会保障供给模式,更是为保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持续提供了思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借助于发展集体经济来补充社会保障不足的方法,是当前时期下暂时的制度安排,旨在为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解决好农民市民化的社会保障问题,关键还在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间的衔接,要处理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的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网址: http://www.zgjtjjzzs.cn/qikandaodu/2020/0710/375.html



上一篇:加强农村社工培养
下一篇: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中国集体经济投稿 | 中国集体经济编辑部| 中国集体经济版面费 | 中国集体经济论文发表 | 中国集体经济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